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产业优势,前期搭建校企

合作、互相交流的平台,更加注重大赛成果的落地和转化。

  • 大赛简介
  • 大赛内容
  • 大赛权益
  • 后续服务
  • 参赛声明
  • 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是由中国通信学会、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孵化中心、中视科华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赛事。

    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的特点是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产业优势,前期搭建校企合作、互相交流的平台,后期更加注重大赛成果的落地和转化;依托央视集团的媒体及产业优势,进行项目的推广、落地及产业化。

    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从2015年至今,已经是第四届了。她更加关注TMT领域,致力于打造从高校的创新、社会的创业到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

  • 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智能传感器、位置服务等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2、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微机电系统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应用及市场化;

    3、移动互联网和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应用;

    4、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约车、租房、支付等分享经济的新业务;

    5、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旅游、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公安、司法等便民服务;

    6、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生产指导、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7、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网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 参加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决赛,将融入大赛组委会打造的从高校、社会到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参赛项目将获得、有机会参与并见证以下事项:

    1、参赛项目将有机会进入大赛组委会、中视科华和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的科技创新基地,或落地科技智慧小镇,享受孵化政策;

    2、决赛现场将通过央视新闻报道,参赛项目将参与其中,更有机会进入中视科华在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科技创新节目,获得全国瞩目和重点宣传;

    3、决赛现场将组织近300家传统企业高管直接参与,现场挑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实现项目直接落地和转化;

    4、所有参赛项目都将免费赠送展位,高校师生与社会创业者、企业高管、嘉宾、评委共同参与决赛活动,便于交流对接。从而促进高校人才、高校及社会项目及与传统企业的对接,促进新旧动能转化;

    5、由有决策能力的投资人及大企业组成的有强大整容的评审团,将为参赛项目提供最优质的指导和支持;

    6、云支持:社会组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将获得腾讯云赠送的3万代金券,获得二等奖的项目将获得2万代金券,获得三等奖的项目将获得1万代金券;

    7、决赛之前将进行免费的决赛路演培训,后期可免费参加创业孵化和产业加速培训,还有机会获得创业导师1对1辅导;

    8、后期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 为大赛获奖项目提供场地入驻,满足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各种办公场地;

    为参赛团队寻找投资

    帮助创业团队渡过最艰难的初创阶段

    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业能力

    贴息、补息,促进成熟技术成功产业化,树立企业品牌,利于企业培养人才

    为参赛团队提供各类培训

    为创业者寻找优质合作伙伴

    为创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为创业团队提供供应链及市场推广

  • 请参赛者认真阅读本声明,报名参加本次大赛,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以下参赛条件,如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有任何违反本声明的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参赛声明如下:

    1、本次参赛者的报名成员必须如实参加竞赛设计,不得由他人替代,如发现替代,取消参赛和获奖资格;

    2、本次竞赛过程中,参赛者承诺其成员将与报名信息保持一致,不得更改;

    3、参赛选手保证其作品为其原创作品,且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该参赛作品将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之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如不拥有该作品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处分权利的或该作品是剽窃、抄袭他人作品而获得的,由此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自己承担,本次大赛的主办和承办方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如参赛作品使用了已有专利或已提出专利申请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参赛者须明确告知,否则主办方有权取消其所获取的奖项;

    5、参赛选手应明确告知其参赛作品是否参加过其他竞赛,以及在其他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否则主办方有权取消其所获取的奖项;

    6、大赛主办方有权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参赛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调查核实,也可要求其在限期内提供补充信息,参赛者对此将予以配合;

    7、如果参赛者的作品获得或申请了任何专利,参赛者应在其提交的报名材料中提交相关文件,否则不予承认;

    8、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属于参赛者,但参赛者同意授权主办方可以在本次竞赛期间及之后任何时间,免费使用参赛作品的项目简介在包括但不限于网站、平面杂志等媒体进行公开宣传的权利;

    9、高校参赛者同意授权主办方将参赛作品推荐给其他全国大型赛事参加二次评审的权利;

    10、参赛者一经提交作品即代表完全接受大赛活动所有条款;

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产业优势,前期搭建校企

合作、互相交流的平台,更加注重大赛成果的落地和转化。

  • 大赛分组
  • 参赛权益
  • 申报条件
  • 大赛进程
  • 奖励设置
  • 评审标准
  • 作品范围
  • 作品提交
  • 一、 根据参赛人员的不同,本次大赛分为高校学生组(含本科生、研究生及高职生)和社会组。

    1)学生组:为在校学生作品;

    2)社会组:从事移动互联开发的公司或个人(获得A轮或A轮之前投资)包括各地孵化器在孵项目。

    二、根据参赛项目的不同,在学生组及社会组之下,分别设置3个不同类别。具体描述如下:

    大赛分社会组和高校组,在每个组分三个类别:移动互联科技成果、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和移动互联新业务。其中

    第一大组别:移动互联科技成果(技术创新),包括:

    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智能传感器、位置服务等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2.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微机电系统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应用及市场化;

    第二大组别: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在行业的应用),包括:

    3.移动互联网和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应用;

    第三大组别:移动互联新业务(商业模式创新),包括:

    4.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约车、租房、支付等分享经济的新业务;

    5.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旅游、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公安、司法等便民服务;

    6.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生产指导、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7.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网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此外,大赛还将根据具体需求开展行业分赛。

  • 参加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决赛,将融入大赛组委会打造的从高校、社会到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参赛项目将获得、有机会参与并见证以下事项:

    1、参赛项目将有机会进入大赛组委会、中视科华和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的科技创新基地,或落地科技智慧小镇,享受孵化政策;

    2、决赛现场将通过央视新闻报道,参赛项目将参与其中,更有机会进入中视科华在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科技创新节目,获得全国瞩目和重点宣传;

    3、决赛现场将组织近300家传统企业高管直接参与,现场挑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实现项目直接落地和转化;

    4、所有参赛项目都将免费赠送展位,高校师生与社会创业者、企业高管、嘉宾、评委共同参与决赛活动,便于交流对接。从而促进高校人才、高校及社会项目及与传统企业的对接,促进新旧动能转化;

    5、由有决策能力的投资人及大企业组成的有强大整容的评审团,将为参赛项目提供最优质的指导和支持;

    6、云支持:社会组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将获得腾讯云赠送的3万代金券,获得二等奖的项目将获得2万代金券,获得三等奖的项目将获得1万代金券;

    7、决赛之前将进行免费的决赛路演培训,后期可免费参加创业孵化和产业加速培训,还有机会获得创业导师1对1辅导;

    8、后期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 一、申报条件:

    1. 参赛项目应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能够体现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特色;

    2. 参赛项目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进行推广和转化;

    3. 参赛项目必须具有原创性、创新性、新颖性;

    4. 参赛项目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市场前景;

    5. 有融资需求项目的必须填写商业计划书。

    二、参赛对象

    1.从事移动互联技术与产品开发的企业、科研机构或个人的技术创新项目;

    2.各普通高等学校在职教师和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成果。

    完成项目的个人或单位均可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参加项目设计制作的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的个人。

  • 1.大赛报名:

    参赛个人和单位可以通过大赛官网http://dasai.cemd.org.cn注册并填写报名信息及申报材料。

    大赛报名时间、申报材料、比赛程序、奖项设置、评奖规则、参赛者权益、决赛要求及其他事项详见官网。

    2. 全国分赛 时间:2017年上半年(3月-9月)

    包括:高校组分赛、社会组分赛和行业分赛,在参赛项目集中的城市举行。

    3. 总决赛

    1) 全国分赛区获奖选手将参加全国总决赛;

    2) 大赛官网将在2017年9月30日公布参加总决赛名单;

    3) 2017年10月12日之前,各参赛队通过大赛官网确认并提交决赛回执;

    4) 总决赛定于2017年10月底举行,赛期两天(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 1. 各组别作品分设一、二、三等奖。奖项的数量及类别将根据申报情况由大赛组委会确定;

    2. 奖项的类别按照各组别分别设置。

    3. 主办单位将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4. 对于高校教师与学生共同申报的作品,将分别颁发证书。对于学生获奖者,颁发作品奖证书;对于教师获奖者,颁发教学成果奖证书;

    5. 除了设置一、二、三等奖之外,还将设置单项奖。

    其他事项

    1.大赛免收报名费及评审费;

    2.大赛决赛参赛选手食宿由组委会负责安排,费用自理(以决赛通知为准)。

  • 评审过程完全开放,行业专家、投资专家联合把脉,共同评审。高校组与社会组可互相观摩和交流,给参赛选手更多学习提高机会。

    一、 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首先对申报作品进行初评;

    二、 初评通过的作品将在大赛官网( http://dasai.cemd.org.cn )上公示,并通过大赛官网及邮件发送决赛通知;

    三、 通过初赛的作品将在北京进行决赛交流,由参会代表、专家及企业各界代表共同对作品进行评审,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

    四、 参加决赛的选手必须带自己的作品现场进行决赛,进行作品演示及答辩,不得使用视频。(对于软硬件结合的作品,进行现场实操测试;对于纯软件的选手,进行现场编程测试);大赛提供开放的安卓平台,供参赛选手在平台上搭建不同的应用。

  • 大赛分社会组和高校组,在每个组分三个类别:移动互联科技成果、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和移动互联新业务。其中

    第一大组别:移动互联科技成果(技术创新),包括:

    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智能传感器、位置服务等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2.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微机电系统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应用及市场化;

    第二大组别: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在行业的应用),包括:

    3.移动互联网和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应用;

    第三大组别:移动互联新业务(商业模式创新),包括:

    4.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约车、租房、支付等分享经济的新业务;

    5.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旅游、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公安、司法等便民服务;

    6.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生产指导、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7.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网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此外,大赛还将根据具体需求开展行业分赛。

  • 一、申报材料:

    1)团队介绍

    2)作品背景

    6) 作品的创新点,并应从技术实施上详细阐述

    7) 作品新颖性,实用性及市场应用前景

    8) 作品的性价比等

    二、附件:

    1)能够反映作品水平的相关材料电子版(包括专利申请证书、获奖证书等)

    2)能够反映团队成员、项目背景、项目进展等基本情况的PPT介绍(供参赛展示、项目路演等使用)

    三、视频:

    能够反映作品演示情况的视频文件(1-5分钟),应包含作品名称、单位名称(个人申报者直接填写个人姓名)的字幕及相应的作品演示及解说,文件要求为MP4格式 申报材料提交流程:

    1、注册/登陆大赛官网,点击“提交作品”进入个人中心完成基本信息、大赛报名、项目材料的填写、提交

组织机构

查看详情

大赛组委会

查看详情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

查看详情

组委会秘书处

查看详情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

中国通信学会
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孵化中心
中视科华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协办单位:

雷峰资本
传奇创投
亮 · 中国
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志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大赛组委会

×

主 任:


张延川: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副主任:


宋   彤: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


艾   鹏: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孵化中心主任

执行委员会

×

组委会主任:


赵爱芹: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

委员会副主任:


罗   智: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副校长


戴   茗:

物联网专委会副秘书长


各校(各校委派人员)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

×

主   任:


陆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副主任:


唐雄燕   中国联通集团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
侯士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侯自强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原所长
梅   萌   清华科技园中心主任


委   员:


胡坚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
张保英   联通创投副总经理
王志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所长
孙宏斌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张海霞   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席、北大教授
李   涛   百度开发者中心负责人
邓永强   清华校友会、厚德创新谷创始人
郎春晖   创新工场合伙人,副总裁
王   霞   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 秘书长
赵   晨   PNP中国首席代表
李卓桓   PNP合伙人
刘环宇   百度百众副总裁
刘朝晨   北京信中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世毅   京东金融副总裁
陈   炜   ARM公司
陈立志   盛世投资合伙人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

秘  书  长:

戴  茗   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孵化中心副主任

副秘书长:

孙国明  视科华集团总经理助理兼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王正飞  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鹏飞  北京志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拥有众多的知名企业与优质合作伙伴。

温馨提示
您好,

      移动互联创新大赛现已更名为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大赛
点击进入 ×